中国经济指南笔记

无意中在网上买了这本书,却是意外的收获,全书给出了许多有趣话题的文献综述,涉及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看到英文书名中的handbook,才想起确是这一体例的书,在中文、以中国经济为主题的书中却极为难得。

全书话题

这部分对本书的话题做一个总结。从体例上看有两种,一种是文献综述的梳理(L),另一种更多是历史与现实的描述(D)。

本书的前四章是一个经济史的回顾,大致可以按照时间进行划分:

  1. 长期意义的传统中国 L
  2. 近代中国的变革 L
  3.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D
  4.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D

此后的15章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宏观层面、各部门经济、经济制度和发展。

  • 宏观层面:5-L-经济增长,6-L-人口,7-D-劳动力市场,8-L-储蓄,9-D-宏观经济管理,10-D-收入不平等;
  • 各部门经济:11-L-农业,13-L-国际贸易,14-D-国际投资,15-D-金融;
  • 经济制度和发展:12-D-企业所有制,16-L-法律制度,17-D-环境问题,18-D-经济展望。

文献提要

这部分按照原书目录,将一些有意思的文献列举出来。原书的文献列表十分奇怪,许多本来应该以英文形式呈现的国外文献翻译成了中文,但是名字却都写成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书名也多与国内版本译名不一致。下面都做了梳理。

chapter 1 中国传统经济特点

  • Jin Guantao与Lin Qingfeng.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中国台北: 古风出版社, 1987.
  • Perkins D H. 中国农业发展,1368-1968. 芝加哥: Aldine Pub. Co,1969.
    本章提到的人口和农业数据,多有出自这一文献。

以上两本书(2 中国农业的发展)都有国内版本。

Chapter 2 晚清至中华民国:制度大转型时期

虽然在制度经济学上没下过多少功夫,但与我确实颇有渊源,国家理论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本章内容与之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 Acemoglu D, Robinson J A. 国家为何灭亡:权力、繁荣与贫穷的起源. 纽约: Crown Business, 2012.
    近期制度经济学的重要著作,对国家制度做出了进一步的诠释。
  • Bardhan P. 管理分散与发展. 经济观察杂志, 2002: 185-205.
    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分配,这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话题。
  • Galor O, Well D N. 人口、技术与增长:从马尔萨斯停滞到人口统计学转变及其他. 美国经济观察, 2000: 806-828.
    与马尔萨斯模型相关的研究
  • Maddison A. 中国长期经济发展. 发展研究中心. 巴黎: OECD, 1998.
    给出中国历史上的GDP等重要数据的文献。
  • Pomeranz K. 大分歧: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泽西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2000.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比较。

Acemoglu和Robinson(2012)(why nations fail),Pomeranz(2000)(大分流),Maddison(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三本书有国内版本。其他文献分别是:

  • Decentralization of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2002
  • Population, Technology, and Growth: From Malthusian Stagnation to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beyond, 2000

Chapter 3 中央计划的指令性经济(1949-1984)

本章没有参考文献目录,引用书目中有一条Chow(2007)的中文版可能是:

  • 邹至庄,中国经济转型

Chapter 4 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问题与前景(1978-2012)

本章更像历史的叙述而不是文献的归纳,采用的文献中比较有趣的两条都是对历史进程的了解提供帮助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室.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巴山轮宏观经济管理讨论会文集.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7.
  • 吴敬琏.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解和解释. 俄亥俄州梅森: Thomson/South-Western, 2005.

Chapter 5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中重要的话题之一,也是我长期感兴趣的话题。本章的写作充满个人色彩,进行了许多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方面的介绍。

  • 林毅夫, 新构建经济:发展与政策反思框架. 华盛顿特区: 世界银行, 2012.
  • 林毅夫, Tan G, 政策负担、责任与软预算约束. 美国经济学评论, 1999, 89(2),:426-31.
  • 世界银行(代表增长与发展委员会), 增长报告:可持续增长战略与内涵性发展. 华盛顿特区:世界银行, 2008.

Chapter 6 中国人口:变化与未来前景

说起来我与许多经济学上的重要议题都有过一定的接触,可是大部分问题都和人口话题类似:好像接触一段时间,实际上几乎没有了解。本章所选几篇涉及人口增长、性别和城市化。

  • Wang F, Cai Y. 中国会少生4亿人吗?, 中国改革, 2010, 7:85-88.
  • Wei S, Zhang X. 竞争储蓄动机:中国不断上升的性别比与储蓄率证据.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论文15039, 剑桥, 2009.
  • Zhang L. 中国经济移民与城市公民:分数制度的作用. 人口与发展评论, 2012, 38(3): 503-533.

Chapter 7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没有关注过的话题之一,看起来没什么感觉,两篇文献都多少与制度有关。

  • Knight J, Yueh L. 中国城市的居民就业流动与农民工. 牛津大学2013年6月工作论文编号163, 2003.
  • Kuruvilla S, Gallagher M, Lee C. 从铁饭碗到非正规化:变革中国中的市场、国家和工人. 纽约伊萨卡岛: 康奈尔大学出版社, 2011.

Chapter 8 中国储蓄难题

了解过的一篇仅有的与储蓄有关的文献讨论的时候预防性储蓄的问题,本章对储蓄问题和解释的归纳体例上较完整。

  • Chao C C, Laffargue J P, Yu E. 中国的储蓄难题及生命周期假说:一种再评估. 中国经济评论, 2011, 22: 108-120.
  • Mankiw N G. 宏观经济学. 纽约: 沃斯出版社, 2012.
    本书储蓄部分提供了一个综述。
  • Yang D T, Zhang J, Zhou S. 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如此之高? IZA工作论文5456, 2011.

Chapter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

尽管本章与我的工作联系紧密,主要内容是政策性的回顾,其中也许可以找出一些有趣的点,但是没有明显留下印象的文献。

Chapter 10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收入不平等趋势

收入不平等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终有一日我会做一些工作。本章十分简要地提供了几个视角。

  • Li S, Luo C. 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 经济研究, 2011(4):68-78.
    较为近期的文献,提供一个文献上的连接点。
  • Lipton M. 为什么穷人始终穷:世界发展中的城市偏见. 伦敦: Maurice Temple Smith Ltd出版社, 1977.

Chapter 11 中国农业:过去的失败、当前的成功以及激活政策

我最早的经济学习作便涉及了农业,但实际上看过的文献极少,本章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框架,所记下的三篇都是本章作者的,分别涉及了农业技术、贸易和制度变化。

  • 黄季焜, 洛则勒. 技术变化:重新发现中国农业经济生产率的增长引擎. 发展经济学杂志, 1996(49): 337-369.
  • 黄季焜, Jun Y, Xu Z, 洛则勒, Li N. 中国农业贸易自由化与贫穷. 中国经济评论, 2007(18): 244-265.
  • 洛则勒, Park A, 黄季焜, Jin H. 官僚到企业家:中国转型商品经济中国家角色的变化. 经济发展与文化变化, 2000,48(2):227-252.

Chapter 12 中国经济转型中打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

本章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涉及国有企业的一系列改革,也提及了国有企业改革中需要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 Zhu X. 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去、现在和未来, 经济展望杂志, 2012(26):103-124.
    经济展望杂志主要是文献综述类的文章,这篇涉及了国有企业部分的研究。

Chapter 13 中国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是我比较不熟悉的领域,本章的焦点集聚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参与,不知道是国际贸易方面关注的重点,还是与作者的研究领域有关。尽管很像是在描述中国进出口的变化和状况,但涉及不少文献讨论。

  • Chen X, Cheng L, 冯国钊, Lao LJ, Song Y, Zhu K, Yang C, Pei J, Duan Y. 中国出口中的国内附加值和劳动力利用情况:定量分析. 中国经济评论(即将出版), 2013.
  • Hummels D, Ishii J, Yi K. 国际贸易垂直专业分工的本质与增长. 国际经济学杂志, 2001(54):75-96.

Chapter 14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

曾经修过世界经济课程,当时给出的文献列表上主要分成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两类,这一章更多是中国国际投资发展的介绍。

  • Hale G, Long C. 对中国打外国直接投资是否存在正面溢出?, 太平洋经济评论, 2011,16(2):135-153.
    溢出效应是外商直接投资研究中常见的一点,本章作者认为这篇较新的文献有一定代表性。
  • 黄亚生, Jin Li. 种族划分值得吗?来自华侨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证据研究. (即将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出版)

Chapter 15 银行和金融机构

本章的内容与我的工作相关,可惜完全是金融改革历史的描述,没有太多有趣的文献。

  • 易纲, 关于中国金融改革.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Chapter 16 中国的法律与经济

我也与本章的主题有一定渊源,但实际上没有涉及过任何文献,只是听过一些论文展示。本章的重点在于描述中国法律的变迁中对经济产生作用的部分,描述方面更多,也有相当的文献梳理。但是书中没有给出本章的文献列表。

Chapter 17 中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及政策

本章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经济政策,对部分政策效果有所评论和建议。上学时曾学过一门课,内容就是本章的话题,但这个问题一直不感冒,即使是在写课程论文的时候。由于对话题不敏感和本章以介绍为主,以下不列文献。

Chapter 18 中国经济的未来

本章的话题虽然涉及预测,但并没有很多技术性的内容,反倒是更为主观的内容多一些。本章大致认为中国会在经济结构和制度上发生许多优化的变革,文献中提到一篇涉及制度方面的:

  • Williamson John. 北京共识如今占据主导地位吗?. 亚洲政策, 2012,13:1-16.

后记

总的来说,本书给我的惊喜更多来源于早期对其期望并不高,各章质量也存在差距,总的来说,我更愿意看到文献梳理一类的,但部分章节的梳理阅读起来并不是很好。本书讨论了许多话题,的确对研究和认识中国经济有不少帮助。阅读中发现了很重要的问题,对于熟悉的领域和不熟悉的领域,阅读的感觉上完全不同,稍微涉猎过文献的领域,无论原来了解程度如何,文本理解总是要深入一些;几乎没有接触过的领域,读过之后几乎没有任何感觉。本书的经济结构部分没有单独对投资进行梳理,以后自己可以做一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