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记2016

刚读完一本书——李碧研,《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这是我看到第一本涉及唐史的学术著作——但这不是重点,我真正想说的,是下面梳理出来的。

  • 早在中学时,我无意中读到一本顾颉刚的《秦汉的方士与儒生》,这本书对我后来选择书籍和读书的影响极大,与这个话题有关的是这样一个观点:上古的历史中,先出现三代的描述,而后是尧舜,再则是五帝,这段历史是后人层层加上的。

  • 大一大二的时候,看过一本小册子,是一个日本人写的和敦煌学有关学界往事之类的,里面提到他的老师内藤湖南,还有和前面说的顾先生书中类似的观点,似乎还提到唐宋变革。

  • 大二的时候选了一门课——域外汉学导论,需要选一本书写读后感,当时我选的是内藤湖南的《中国史学史》,实际上没有前面所说的,我可能还是会选这本书,因为其他的几乎都是文学理论一类的。

  • 在那本书里,内藤湖南提到了一点,大概是:唐及以前私家修史的传统,在唐宋开始没有延续下去。其中就包括了唐宋变革的一个方面,史学作为一种家学传统的改变。

  • 后来我查了一些唐宋变革的资料,但没有深入。大二末有一场宋史的讲座,那里又听到了内藤湖南和唐宋变革,知道了一些不一样的讨论。

  • 大概是一年多以前,偶然间在图书馆听了一场邓小南老师的讲座,讲的是宋朝,印象中是北宋,听完之后一直有一个想法,五代甚至唐代后期直接导致北宋的很多事实和制度。但是唐、宋的历史我其实都没怎么去了解过。

  • 回到这本书,其书以藩镇为视角,讨论的是唐在安史之乱后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构,与此同时,地方的势力结构也发生变化。对我而言,从对于以上几条的延续:这本书描述了一些方面的“变革”,也展示了北宋所继承的某些部分。

我读书向来很随意,甚至可能是在学术上面没能发展的原因之一。即使在我的专业领域,也很少有这样长的时间延续着类似的关注点。上面的这些记录,包括读这本书,都有些有意,也有些无意。现在想来,我读书的关注点、包括对美术、建筑的兴趣点,大都在大四那一年开始变得比较集中,也许以后可以写写那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