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事(三)
写在前面
今年以来,在不同的环境下,零零散散地,最终还是读了一些书,其中一部分还写了笔记,这里集中评论。
2016年书单
历史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说起藩镇,尤其是中晚唐的藩镇,自然地想起一种分裂的状态或者是趋势。本书以藩镇为视角,仔细梳理的几处主要藩镇群的形成和变迁,其重点则在于讨论的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构,一方面,在中央势力弱化的情况下藩镇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中央力所不能及的区域,藩镇可以作为一种屏障。与此同时,作为地方势力的藩镇,其结构也发生变化。本书读起来有几分抽丝剥茧的感觉,上一次还是读的《东晋门阀政治》有这样的感觉。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孔飞力是大名鼎鼎的海外汉学大师,作品很少但是极具影响力,本书就是其中之一。现代中国在直观上似乎与传统(古代)中国截然不同,但是本书指出了那些根本性进程——政治参与、政治竞争、国家与地方社会的议题——的历史渊源。本书讲了一系列相关的故事,最让人叫绝的莫过于把晚清的暴乱与49年以后的治理联系起来。清代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存在中介阶层——地主或者胥吏,损害了国家财政的根源,并且在新中国出于资源的问题而被解决。可是如果从当前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进程,地主作为更独立的中介阶层不复存在,但是中介阶层是否存在其他的形式?
经济金融
债市无疆——离岸债券市场走过50年
这本书在北京工作时获知的,本书写的是欧洲离岸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其中自然包括许多制度安排的演变,基础设施、监管、行业组织等等的建立和变迁。但更为让人关注的是,离岸债券由于监管限制较少等方面的原因,其创新发展的历程极为精彩,在不同条件下催生出来的纷繁复杂的债券类型,这些债券类型创造源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发行或者投资主体的需求,甚至有些看似充满想象力的创新。某些债券尽管一度出现,但是在多年以后,当市场环境更为合适时才开始发展壮大。有些可能带来种种后果,但是作为紧跟市场发展的离岸债券市场,其作用已经远远不止是一种单纯的融资工具,透过这些历史,可以看到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为何影响在经济生活的各方面。
房债
最后的一本书是这个列表中最后读的,却也是最为精彩的。金融危机“成就”了一大帮写作者,大多数都是灌水的风格,本书却完全不同。本书始于一个问题,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都出现债务的快速增长,显然导出两个问题:债务增长如何导致危机,以及为什么出现债务增长。剩下的部分就围绕这两点展开,一是债务在不同财富阶层中的分布,出现债务危机时的反应,经济体中的摩擦扮演的角色,二是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金融市场的失序和泡沫形成的过程。这样看来,论证过程与数学分析常用的“分析”十分相似。从参考文献上看,这种论证过程有大量文献支撑,或者说,整体上就是一篇大论文。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