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初体验
去年写过一篇说说一代宗师
,那是第二次去电影院,这次是我第二次到剧院。其实我想写的和上次差不多,这次看的是样式雷。
买票之前看过豆瓣,评价不高,权衡之下还是去看看。想起来,之前唯一看过的一部话剧还是初中时课堂上播的《暗恋桃花源》,那倒很是经典。
以下内容没有顺序安排
先说样式雷,从大学以来开始看一些古建筑的书,多数也是消遣一类,但还是听说过样式雷家族。对于讲清朝尤其是清末的事情其实我并不太感兴趣,可是样式雷毕竟和古建筑有关。
故事起于重修圆明园,家族的理想和国家的现实的冲突,大概是这部剧的主线。昆曲的剧本中我更喜欢桃花扇和长生殿,牡丹亭出来一两处外总觉得难读,这部剧的题材却是对我的口味。
剧初的感觉似乎是要在内忧外患中停止,没想到最后是在进入了朝廷势力斗争中,雷氏真正的困难和觉醒竟来自两股势力的推波助澜,最后的解决也是势力的平衡和演变。但其中的争斗却又轻描淡写。
感情戏似乎大概给剧中增添了色彩,可也没有展开得很好,整体上从相遇到成婚,几乎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吐衷肠的一幕大概是要表现小雷的木讷和纯粹,表演虽然逼真,雕琢却似乎不足,以至于有拖沓的感觉。
戏剧中多有感情的演绎,牡丹亭的死可以生,桃花扇的血溅成画,长生殿的月宫相遇;而梁祝中的十八相送与这部剧的一幕极为类似,层层唱和虽然表达的意思重复,却一点不让人觉得多余。
最终呈现出来的似乎有三条线:雷桂二人相恋,雷家梦想破灭,朝廷二党相争。就观感而言几乎同等重要,回头想来感情一线似乎又不过是个插曲。
再说其他,舞台的布景极为精致,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和皇宫的金碧辉煌在顷刻间转变,人物于期间仿佛真的处在那个年代和场景中。
剧中也有许多考究的地方,桂父挑担叫卖,桂枝儿舞者木马赶庙会,行人相见行礼,慈禧怀中的白猫,洋人鸣冤的轰动,无不透露着那个年代的习俗。
剧中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却多处透着幽默,初见太后时随口回答,雷家相会的试探,私定终身时的卿卿我我,照搬他人的说辞,乃至于官员上场,宫中奏对都不时让人会心一笑。
总体说来这部剧很难让人想看第二次,没有太让人心动的地方,也似乎没有紧张的高潮,很多强烈的冲突都隐藏起来,藏得一点都不透露,画面精致但也定格不到某一幕,声音不时让人紧张起来却又很快消散。
不过,国家大剧院却有许多让人喜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