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北京之古迹一

北京的坛

之前在孔庙玩的时候,听一个导游说北京有五坛三庙,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孔庙太庙历代帝王庙,都是祭祀的地方。这些也都是我很感兴趣的地方,除了孔庙,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类似的建筑。多年前曾在书里见过,祭祀天地日月按冬夏春秋排序,四个坛分别位于老皇城的南北东西侧,也是对应了先天八卦的方位。北京的坛和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尤其是这几个祭坛,其他地方都很难见到类似的,所以把坛庙作为北京系列的第一篇。

天坛

6年多以前我来个北京旅行,自然不会错过天坛,似乎北京旅行的logo上用的就是用的就是祈年殿的模样。和上次一样从南门进入,从东门出去,不同的是这次留了大半天的时间,最后我转了整整一圈多。如果说圜丘坛是祭祀的时候可以与天交流,祈年殿则是在仰望的时候达成同样的效果。无论站在南边的祈年门还是北侧的高台下,遥望穹顶,不由想象着那句诗“去天不盈尺”。特地去了斋宫,因为上次来没有看过,结果有些出乎预料,整个形制很像故宫的微缩版,多了一些荒凉,走在里面更有感觉,其中还有一座无梁殿。

天坛祈年殿
斋宫无梁殿
斋宫一角

地坛

地坛在雍和宫北边,附近也是一个古迹比较密集的地方。就祭坛建筑来说,地坛也是很有意思的,绝大部分皇家建筑是坐北朝南,但祭坛有各自的方向,天坛朝南,地坛朝北,日坛朝西,月坛朝东。地坛是除了天坛以外保存得最好的坛庙建筑了,与天坛类似的,整个公园很大。地坛的坛称方泽坛,坛下四周有小渠,四方有不同数量的炉,象征不同的山川,在皇祗室可以看到地坛祭祀的牌位,那是对中国大地认识的抽象。

方泽坛

社稷坛

社稷坛是这次在北京第一个去的坛,还是过年前天最冷的时候。在中山公园里,也是剩下一个祭坛,但比起其他几个很不一样,祭坛中有五色的土,按照东南西北中不同颜色分布。其他几个坛各有一个朝向,社稷坛对应的方位似乎是中,就在故宫脚下。但门总是要一个方向的,看上去似乎是朝南的,因为祭坛北面有座朝南的大殿,还曾是孙中山的灵堂。

社稷坛-五色土

日坛

日坛在朝阳门外,北京这几个坛,除了社稷坛在故宫边上,其他都是在老城外,北京南城扩大后,先农坛和天坛也到了城墙里面。日坛公园除了祭坛的院落留下来,其他的建筑散落在公园里,公园的大部分看不出与日坛的联系,倒是修了一处水景园林,坛庙建筑中常见的松柏林也只在一个区域。日坛的圜丘也很特别,外墙是圆形,中间的坛是方形,与天坛正好相反。

日坛

月坛

现在的月坛和日坛类似,是一座以之为主题的公园,似乎修复了一些原来的建筑,但只能看到屋顶。重要的是这是唯一一个看不到祭坛的,棂星门很严实地封堵起来了,只见里面高高耸立的一座信号塔一类的铁塔和外面脱落了表面的围墙。

先农坛

先农坛在天坛的西边,现在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原来的建筑也散落在这一区域上,被不同单位占用,古代建筑博物馆算是比较主要的部分,但还有神仓、庆成宫一类,从图片的形制上看似乎是挺特别的建筑,但可惜没能看到。现在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区域内有三处坛台,分别是先农坛、神祗坛和观耕台。
先农坛是个方形坛,面积很小,也没什么装饰,甚至四周的空间都不大。神祗坛的坛已经不存在了,在原址上只有堆成的花坛,四周的神龛也用花木为了起来,天地山川的牌位依然留着。观耕台其实只是皇帝亲耕是观看大臣耕作用的,但须弥座、台阶、望柱都做得十分精致。

先农坛
神祗坛
观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