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北京之街道和书店

书店

刚去北京的时候是冬天,天气冷是一回事,雾霾之多也是有些不适应,最开始出去逛的都是博物馆、书店之类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不止下面这几处,王府井书店也曾去过,只是那个地方实在有些吵闹,有只是路过消磨时间,已经记不大清楚了。

北京图书大厦

北京图书大厦距离单位和宿舍都很近,所以也是我多次去的书店,尤其是在没有开始网购之前。到这家书店去是真想要买书的,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我大概买了二三十本书,除了网上基本就是在这儿买的。图书大厦就像一般城市的新华书店、书城一类的店,大概是因为在北京,地方很大,书也是不少。不管是经济还是历史都能看到一些偏学术的书,当然各种畅销书装饰的书更是到处都是,有一次我想看点科普书,竟然也发现有一些可以选择。当然,这么大一堆书,看起来也不免有些乱。

三联奋韬书店

我去的那一家是在美术馆附近的,两次过去都是逛完美术馆顺便过去的,印象中在那里也买过书。名为三联书店,三联出版的书在这里的确有许多,不过印象最深的是书店里的人很多,一楼的桌子、二楼的楼梯旁以及各个过道都坐满了人。有一次我在古典文学书架旁稍坐了一会儿,起身走过两个书架换了一本书,回来时已经没了座位。三联书店的书也是不少,而且以质量论,能看得上的书基本也都有了。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就如这名字一样,是很有品位的一个书店,图书的选择和摆放都挺讲究。以经济学类而言,大部分的书店除了畅销书就是教材,北京图书大厦倒是有些研究类的书,但是一大堆时间内容不同的书堆在一起实在很难找感兴趣的。三味书屋则不同,摆在桌上的书每一类都不多,却有不少是有意思,第一次去的时候文学历史方面的书我大概有三成都拿起来翻过。记得当时有两本讲美联储的书,我还在想着到网上去买,还有一本是农村土地制度的,第二次去的时候就是本来想着把那本买了,但已经看不到了。不过这家店最大的缺点确实,六点多就关门了,这也是距离我住的地方很近,但是去的次数不多的原因。

涵芬楼

小时候——大概是初中的时候,读过一本小书,大概是写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历史,里面就有提到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同样是一个听起来很有文化底蕴的书店,感觉却不太一样,大概是因为两次过去主要都是休息为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地下那一层,如果说书库会让人联想起图书馆里排得密密麻麻,仅留容一个人通过的那种摆放,这里确实另一种——按件摆放的仓库,当然这里的件是一大套书。商务印书馆的书丛书最出名的大概是那些绿白、蓝白配色,颇有旧书风格的汉译名著丛书。这里的书库就是那样一整套一整套地摆放着,除了汉译名著还有不少,还有一些中华书局、三联出的丛书。

街道

街道并不算得上准确的称呼,就暂且用来指几个特别的区域,像西单、王府井也去过几次,就不写这些了。

牛街

如果不是因为实在离得太近,我大概不会去这样的一条街。故名思议,是有许多清真风格的街道,后来逐渐了解到,牛街的小吃在北京或者说老北京还是有相当地位的。我到牛街去自然也是为了吃,尤其是在刚到北京、天气比较冷的时候。但吃过的不过两家,一家是牛肉面和烤羊肉串,牛肉面虽然不错但还不是太特别,羊肉串确实真正好吃,羊肉半肥半瘦,经过烧烤后不觉油腻,肥肉的香味滋润在瘦肉,大概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羊肉串了。另一家其实是小吃店,买的是几个不同口味的素饼,然而馅料很少,吃起来和吃面粉差不多。还曾不经意去过一家牛街的超市,只记得那里泡茶的盖碗画着一些复杂的花纹,颇有些异域风格。

什刹海

没去北京之前一直以为什刹海会是想瘦西湖那样的地方,由多处园林组成,直到去的那天才知道原来是个酒吧聚集的地方。然而我是在冬天的时候去的,那是湖面上已经结了冰,正在清理出冰场,湖边都是仿古建筑,岸上的树都枯了。第二次路过时反倒景色还不错,初夏的天气,下着小雨,岸边飘着柳枝,多少还有些园林的感觉。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很是出名,尤其是据说有不少好吃的,大概是因为那天我先吃饱了再走过去,除了些大城市都不缺的台湾小吃店,还真没发现什么好吃的。走着走着发现中央戏剧学院就在里面,于是多观察了一下路上的行人,可惜那天比较冷,不止穿得严严实实,还有带着口罩的,反不如后来有一次在西单看到的感觉。

琉璃厂

电视剧里看到过说起琉璃厂的,那次也是无意中坐公交车路过,天色尚早,便索性下去走走。虽说是走走,大部分还是在车上看到的,多是文房四宝一类的商店,也有些古玩玉石的,还有书画、工艺美术品一类的,大概符合印象中对琉璃厂的认识。这些我都没多看,最后去的是一家中国书店,这家书店也是挺有特点,装饰上有些古色古香,里面几乎都是书法、绘画一类的书。里面大概有一间房间大小的区域,摆放的全是连环画,也是我以前所未见过的。我在里面逗留许久,那些没有封起来的基本上都拿起来翻过,当然最后都没有买——看得上的觉得价格高,价格低的看着觉得粗糙。

前门西河沿

前门是片很大的区域,一般逛前门是正阳门前门正对着的那条大街,有许多老字号的旧址,当然现在看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了。不过这次我没有去过那条街上逛,说起西河沿还和琉璃厂有关。西河沿西边就是和平门,在琉璃厂北边,那天我从中国书店出来,偶然间看到西河沿的地图,里面有一家戏楼,就是清代初年建的正乙祠戏楼,至今保留原来的风格,而且还有演出。于是后来有一次从国家大剧院看完演出,就绕道前门逛了一遍西河沿,结果发现除了这座戏楼也没什么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