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体验之意外的课题周

2017-7-27 结构性政策与政策的结构性

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主要的观点均认为当前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自然需要结构性政策去解决,最为重要的提法自然是三去一降一补,涉及产业调整、政府税费改革、资本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

这里讨论的是各类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结构性政策,如果把结构性定义为资源配置的倾向,最为熟悉的一种是应当是以发展重点产业为特征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划分有很多,这里只考虑产业结构政策,也就是,这众多行业中,挑选合适的行业,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现实中很多政策是这种方式实施的,较新的做法可能是在行业的选择上更加灵活,比如绿色、高新技术等,指向环保、技术进步等更受认可的目标,同时产业的界限也没有那么清晰,这类政策实际上可以包括范围相当广泛的一些行业。关于产业政策的批评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无法比市场做出更好的判断,选择出最适合发展的行业,更进一步的,由于实际操作不可能脱离企业,政策甚至会出现企业层面上的差异。因此,一方面政府主动扭曲了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政府由于激励约束的问题,其选择的行业或企业未必最好,最终则由公共资源承担政策实施的后果。实际上,产业政策的实施有两个重要的理由,第一是幼稚工业保护论,这一理论讨论的是贸易部门应对其他国家影响的一种政策,也是当前产业政策的实践的一种方式,比如出口退税;第二是不平衡增长,从产业关联的角度,认为某些产业由于关联作用,其发展可以带动更多的产业。但是有关理论难以解释的是这样一类政策,针对新兴行业的倾向性配置,支持创新是一种理由,但由此难以推导出对这类行业的支持。

结构性政策的推出可能还有一种理由,应对或者抵消总量政策中的结构性因素,不过这难以解释实践中的大部分政策。总量政策实际上往往具有结构性影响,比如长期以来对汇率升值和波动性的抑制,保护了出口商,实际上是用公共资源维护贸易部门的利益,非贸易部门并不能直接从政策中获利。在经济衰退时期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国有企业及优质企业能够从低利率中获益,但对于大部分企业,经济前景的不稳定导致的利率上升往往超过低利率政策的作用,相对而言,国有企业及优质企业获益更多。财政政策包括购买和投资,政府购买的服务方面,大量资源可能配置在医疗、教育、研发等方面,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尽管通过经济体各行业的关联以及收入-消费/储蓄的途径可以实现政策的传导,终究会形成不同行业之间的不平衡。

2017-7-29 经济学的方法

自大学开始学习经济学以来已有近8年,平时很少会注意到方法论的问题,除非出现了一些争论,但回想起来,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套方法论的,只是未必很系统。周六坐在高铁上看着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里边提到,我国经济学的发展一个约束因素是过于经验主义,总要拿来与现实做比较(大意如此)。

我觉得至少可以从两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经验转化成理论上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以物理学为例,讨论汽车运动时将汽车视为一个质点,而讨论汽车动力的产生或传导时显然要分析汽车的内部结构,这就意味着在讨论不同问题时进行不同的简化。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简化极为明显,所以有种种看似十分严苛的假设。通常的一种批评是这些假设不符合现实情况,但是,如果以物理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参照,就可以发现,假设是否合适并不完全取决于与现实吻合,而在于是否满足所分析的问题的需要。更进一步地,分析经济问题时,考虑一个假设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放宽或引入更复杂的假设,其标准应当在于,假设改变之后对于分析的影响是否是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经济研究分析的目标问题。大量研究中常见的一种问题是,过于关注研究的现实意义,比如希望通过研究获取可操作性的政策指导。经济研究总体上是一种寻找规律、寻找经济现象解释的研究,从研究成果出发,通常会有几个层面的收益,加深对某种经济现象的理解、有助于经济现象的分析判断甚至预测、对政府、企业甚至个人的某些行为起指导作用。这些不同的作用通常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当研究的目标完全聚集在对行为的指导上时,甚至有可能忽略更为重要的对经济现象解释。

2017-7-30 对战双方的博弈过程

今天在家看三国演义电视剧,曹操多疑,所以诸葛亮放了把火,把曹操最终引向华容道。看到这里时不由想起后来的空城计,司马懿也是多疑,诸葛亮就摆了个空城计把他吓跑。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不管是曹操还是司马懿都知道诸葛亮可能用计,换言之,可能在欺骗,为什么最终都上当了?

首先做个定义,曹操败走时,每条路上诸葛亮有四种选择(有兵有火、有兵无火、无兵无火、无兵有火),只能选择一条路有兵,一条路无兵,两条路分别记为左右,而曹操进入有兵的路收益为0,进入无兵的路收益为1,诸葛亮则相反。曹操知道诸葛亮多谋,所以也应当知道诸葛亮存在四种选择。那么应该怎么选呢?给定当前的情况,只有一条路有火、只有一条路有兵,有火是双方的可见的,假设是在右边,那么左右可能的情况是方案1(无火有兵,有火无兵)或者是方案2(无火无兵,有火有兵)。两边都可能有兵,曹操进入两边的概率分别是p和q,诸葛亮选择方案1的概率是s,选择方案2的概率是t。于是就是一个经典的混合均衡模型,双方都是选择1/2最为合适。但是这里与同时博弈有些不同,是一个不完美信息的序贯博弈,诸葛亮先做选择,按照方案2进行,曹操后做选择,由于不知道诸葛亮选的是方案1还是方案2,同时又认为诸葛亮善用计,所有方案1的概率更高,于是选择了右边,结果是有火有兵。司马懿的例子也是类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