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妹 等待戈多
很久没有想起要写的生活类的文章,已经发布的16篇里面,读书系列的有9篇,上一次写读书以外的事还是两年前,话剧有3篇,今天这篇也是要谈谈一部话剧,话剧也差不多可以凑成一个系列。
在2016年之前,我没真正看过话剧,在知道的为数不多的话剧里,等待戈多是其中之一,三姐妹不曾听过,不过契诃夫的名字也不陌生。
幸福是没有的,只是我们在期盼着它。整场演出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以大段大段的不时重复的对白推进,仿佛空气中也凝聚着沉闷,短暂打破这种沉闷的,只有两兄弟的荒诞和三姐妹的争吵。
伊莉娜大概是剧中最清晰的角色,她抱怨着生活的无意义,抱怨着小城使她们精通多种语言的能力只能是无用的奢侈品,向往着想象中的莫斯科。她拒绝男爵,觉得只要到了莫斯科就会有真正的爱情。一场大火后,军队也撤走了,小城更加荒凉,她没有爱情却接受了男爵,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地满足于教员的工作,但此时男爵却在决斗中死去。
不同于之前看过的话剧,这部剧看之前已经有些了解,所以看的时候对情节、内涵以至于表演方式都有些心理准备。有所准备也不总是坏事,更快地进入节奏并没有导致新鲜感的丧失。
看到这部剧的介绍时,不由想起暗恋桃花源,同是两个单独的故事整合在一块。三姐妹和等待戈多在剧中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交集,最为明显的交集或许在于两组人物所不停重复的——“到莫斯科去”和“等待戈多”。
莫斯科和戈多,就像是一件物品的不同名字。三姐妹不满于生活的沉闷、不满于小城的生活、不满于丈夫远不如想象,想起了童年的莫斯科,远方与从前,那是想象中的希望和幸福所在。而无所事事的两个流浪汉,怪诞的行为无不透露着内心的挣扎,仿佛是一个内心纠结的人,一边发狂般地呐喊“要做什么,找点事情去做”,另一边仿佛是下意识地回应“等待戈多”。
这似乎是一个希望与绝望的故事,沉闷的生活让人产生对幸福的向往,但是沉闷的生活中消磨的光阴、突如其来的事故,又使得幸福就像戈多一般只是永远不会出现的符号。流浪汉每次面对问题,总能以等待戈多应对,恰是这种虚幻的希望成为绝望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