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银行业

近代事件很多,30、40年代的通货膨胀算得上是值得一提的重要事件,但讲述当年从清代传统的金融形式向现代的金融业务发展的书不多见。这本书从时间顺利和专题两个维度探讨了当年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不但可以窥见早期的现代金融发展,不少地方还很容易联想起当下。

  • 近代金融市场经历数次变迁。清末大致是票号、钱庄、外资银行各占三分之一,其中票号主要是国内长距离的汇兑,以及对各钱庄的信贷,钱庄主要是本地的信贷和汇兑,外资银行主要处理国际贸易相关的业务;清朝灭亡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华资银行取代了票号,开始引入现代银行制度,金融市场大致是钱庄、华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三分天下,到了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近代银行迎来了黄金时代,钱庄实力弱受冲击而难以持续,外资银行扩张相对较慢,华资银行成为最主要的金融机构。

  • 技术和金融创新。票号最为根本的业务是汇兑,尤其是长距离的汇兑,其背后是两方面因素,清政府的库银依托票号转运,传统上

  • 政府力量和金融。

  • 关于金融监管。